植根大地 务实诚信 扬帆商海
-省工商联副主席、汉中万邦实业集团公司董事长 杨海明
杨海明出生在陕西省勉县的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从小备尝农村生活的艰辛,从他开始上小学记事起就知道家中缺粮、缺钱,家庭生活不宽裕,父母辛苦劳作一年,仍在为一家七口人的生计发愁。他心里盘算着,等自己长大后,一定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家庭贫穷的现状,起码做到衣食无忧,全家告别茅草屋、住上宽敞的楼房,当一个大家羡慕的余粮户、余钱户。
如何实现这一愿望,杨海明朝思暮想,时刻盘算着从哪里入手,不等大学毕业,看到家乡农村地处丘陵地带,红薯遍地,普通老百姓一般是把红薯当成粮食贴补食用,吃不完的便拿来喂猪,再剩下的就是无法储存、慢慢烂掉。杨海明却从中看到了商机,心想如果把红薯打成浆,加工成粉条,一是城里人感到新鲜、爱吃,只要把握好质量,天然、绿色的食品能够满足城镇居民猎奇的心理,销路应该不成问题;二是农村的村民在元旦春节时有走亲访友、大家团聚一起吃饭喝酒的习惯,而在当时物资匮乏的年代,粉条炒豆芽是家家户户桌子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三是红薯加工成粉条易于保管、储存。杨海明便抓住这一机遇,在大学最后一学期实习阶段,通过父母、亲友东挪西借了2500元钱,和几个人合伙开办了一家粉条加工厂,以3分钱一斤的价格收购红薯,几天功夫,便收购了5万斤红薯,开始了粉条加工,不几天便生产了1200斤粉条,由于产品刚生产出来,市场并不认可,在勉县、略阳县城四个销售点,10天只卖出了5斤,杨海明喊破了嗓子,但看的人多、买的人少,他相信产品质量没有问题,生产的每个环节都有专门的师傅把关,市民不认可或许是好酒也怕巷子深的缘故,于是便马上到五金商店买了五个蜂窝煤炉和铁锅,将粉条炒熟供大家品尝,买不买都没有关系。大家品尝后,感到粉条光滑、易熟、煮不烂、不糊汤、味道鲜,纷纷三斤五斤的争相购买,一下子就打开了销路,勉县和略阳县两个销售点积压的10000余斤粉条,不到一个月的功夫便销售一空。杨海明粗略的算了算账,除去工人工资、销售摊位费用、电费及把借款还清外,净赚了5200元,这在当时工人月工资不到100元的情况下,确实是一笔大钱,家长也感到高兴,杨海明也从中悟到了商品流通的一些道道,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粉条生意做成后,杨海明有了进一步在商海小试牛刀的念想。尽管当时本钱不多,对市场的风险防范知识欠缺,加之农村道路狭窄,信息闭塞,也阻碍着他将红薯业务做大,同时当地十里八乡的村民听说他将红薯加工成粉条销路很好、很赚钱,纷纷照样学样,相继开办了12家粉条加工厂,杨海明看到后既高兴,欢迎大家来自己的厂参观,传授粉条加工的要领,并叮嘱他们销售时一定要把火炉和铁锅带上,现场烹炒、供大家品尝,当年大家都赚了钱。一传十十传百,小小的勉县第二年就建起粉条加工厂50多家。同时杨海明也担忧,谋划今后的路如何走,不能一条道走到黑。他看到当时勉县一些工厂、乡镇企业生产所需煤炭十分紧张,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煤炭供应紧张的局面一时难以缓解,一些厂矿被迫限产停产。杨海明带上人到本省铜川、甘肃华亭、四川广元、朝天一带实地考察煤矿的煤炭品种、发热量及生产能力,根据勉县、汉中一些厂矿的实际需要,同煤矿签订了煤炭购销合同,及时联系公路、铁路部门,疏通运输渠道,使急需的煤炭源源不断的送到各家企业,既保证了企业正常生产,又使自己的生意成功转行,进入物资流通领域,使企业的发展和经营上了一个台阶。
国家西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后,工程急需的河沙资源十分紧缺,而汉江河中的沙子一是数量有限,满足不了需求;二是一到汛期,河道度汛禁止采沙。沙子十分紧缺,一些不良商人借机涨价,影响重点工程进展。杨海明看到此种情况,便请来本省的地质勘探专家对勉县外坝河流域的一些荒坡地进行地质普查,终于发现地下蕴藏着大量的优质黄沙,经采样送到西安、北京道路桥梁材料检测机构进行严格检验,质量完全符合道路建设要求。杨海明便到县、市、省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了合法开采手续,组织当地农村村民联合开采,并以平价供应给西汉高速公路沿线各施工单位,既满足了工程需要,又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增加了经济收入。开采结束后进行了土地整理、熟化,将原来的荒坡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当地村民十分高兴。
杨海明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积累了一定的人脉资源,掌握了商品流通的基本知识,积累了一些商业管理经验,同时手头有了一些资金。于2005年进入汉中,投资参与汉中旧体育场的联合开发,被聘为总经理,全面介入汉中万邦时代广场的建设和经营活动。现万邦时代广场经营正常,安置了120余名城镇人员就业,为当地财政增加了收入。
杨海明生在农村、长在农家,把他的根也深深扎在农村。在勉县修建“村村通”公路时,杨海明捐资900余万元、修建“村村通”公路18条;农业灌溉U型水泥渠186公里;在汉中留坝捐建希望小学一所;在汉中西乡县高川镇对口扶贫周家河村;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抗震救灾中共捐款480万元。他是一个农家子弟成功走向城市的典型,同时也实现了自己最初的理想。现杨海明又在谋划参与汉中城乡统筹、城镇化建设、生态文化建设,将农民的事业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