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陕西省工商联副主席、陕西玉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玉科
一、少年不知“饱”滋味
第一次见到赵玉科是在同心光彩慈善会2012年的工作总结会议上,他表面看去朴实无华,从容沉稳。宽额头,方脸盘,头发朝着一边梳得整齐,一身黑色毛衫,笔挺的西装裤,坐在嘉宾席上神情专注,操着一口陕北口音偶尔与他人小声交谈着。这样一个相貌平凡,个头不太高大的中年男子身份却不太“普通”。
1958年10月,赵玉科出生在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落脚点的陕西吴起县。那时候的陕北虽然作为红色革命根据地,但是地处黄土高原,风沙大,土地贫瘠,雨水稀少,经济薄弱,人民生活很艰苦,吴起尤为穷苦。6岁左右,遭遇了三年自然灾害,在那个饥饿的年代,能入口的东西都吃过,可还是没吃过一顿饱饭。到了小学2年级又赶上“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工厂停产,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赵玉科回忆说:“没学到什么东西”。
后来社会稳定些,赵玉科坚持回到学校继续读书,可是当时的生活条件实在是太艰苦,家里人口多的根本吃不上什么东西,吃苦菜、草、树皮都很正常。于是高中毕业后,他到轮换性质的公社灌溉站当了一名灌溉员,为村里抽水浇地。虽然有了份固定工作,但是微薄的收入却难抵众人之口。1977年赵玉科到延安建筑总公司当了一名轮换性质的建筑“普工”(实质相当于今天的“民工”),当时就是为了拥有城市的临时户口,能基本解决吃饭问题,一年半后,他又做了木工,每月能分到46斤粮票。每当回忆起那段忍饥挨饿的年岁,赵玉科总对这样一件事记忆犹新:当时一个驻村干部到他家吃饭,总共十来口人,就往锅里只下了半勺小米,说句实在的话就是那小米稀饭盛到碗里,碗里一共有几粒米真能数清楚,而干粮是麸子搀的棉棚草籽和榆树皮磨成的面蒸成的黑馒头。他眼看着这个驻村干部实在难以下咽就说:“吃吧!你是贵客,我们尽最大的努力招待你,平时我们吃不上这些东西”。后来,赵玉科跟着师傅下班后到有需要做木工的人家里干活,不要钱,只要能吃一顿饱饭就可以为人家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
二、心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
贫困的生活没有压垮这个性格倔强的陕北“愣娃”,反而养成了赵玉科特别能吃苦特别能耐劳的习惯。早年在建筑公司的时候,为了多赚点钱,他没日没夜地拉架子车运水泥。从仓库到搅拌站有100多米,他自己装车,自己把水泥倒到搅拌站的小搅拌机里,然后还要把水泥袋子弄得平平整整,最多的一次他卖过十块钱的水泥袋子,算起来就是500袋水泥。脱贫致富是赵玉科最大的愿望,在市建公司工作的20余年里,他执着实干、勤于钻研,凭着精湛的施工技术和丰富的现场管理经验,成了公司一名出类拔萃的一线施工管理者。改革开放的大潮涌动,赵玉科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拼搏上进的精神,在2002年自主创立了陕西玉龙房地产开发公司。经十年发展,如今已成为具有国家房地产开发一级、建筑装修施工甲级资质的集团公司,是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兼营工业与民用建筑装饰装潢、道路桥梁和市政建设、商贸物流、科技新产品开发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注册资金7.8亿元,资产总值28.5亿元。
从创立伊始,该公司秉着 “诚信、创新、务实、奉献”的精神,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走多元化、集约化发展道路。本着“开发一块地块,打造一份精品,成就一个品牌,造福一方百姓”的宗旨,先后开发建设的 “玉融苑小区”、 “东方世纪广场”、 “裕丰苑小区” 、“东方名苑”小区、 西安市北二环“金桥太阳岛”等项目。玉龙公司在发展实体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产业,十年间累计开发及在建的十大项开发项目,累计开发总量280万平方米,其中包括:玉龙华庭,玉龙天下,东方世纪广场,金桥太阳岛,御城国际,阳山“阳生城”,正在启动及西安市批准的夏殿村新城城改项目。此外,本着坚持创一流工程,建时代精品的社会承诺,承建30多项市政重点工程,开发十余处地产,工程合格率均达到100﹪,优良率达90%。公司先后获得“全国室内装饰优秀企业”、“西部百强企业”、“陕西省优秀民营企业”、“陕西省诚信经营示范单位”、“陕西十大诚信开发商”、“延安市优秀民营企业”、“延安市为公益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宝塔区“纳税大户”等三十多项荣誉称号。
赵玉科对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有着孜孜不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他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思路,2012年公司转型升级,与科技专家刘顺民在西安、延安高新科技园区联合开发“三端两线制多路控制开关、”“五端三线制多路控制开关”、“四端两线制多路控制开关”、“延时动作漏电保护开关”等十项专利产品,促进了企业发展。
三、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扶贫济困,回馈社会
赵玉科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始终牢记企业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把参与慈善公益和光彩事业作为企业的神圣使命,为兴教助学、赈灾济困、抚孤助医和新农村建设等无私奉献,累计捐款达4060万元。
“我在农村长大,无法割舍农民的情结”,感恩家乡一直是赵玉科经常思考并付诸实施的一件大事。富裕之后的赵玉科倾心尽力报答父老乡亲的愿望,不求回报不问缘由。前些年,党中央号召企业帮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后,他在家乡吴起县杨家湾村、薛岔村由公司出面争取一企包一村为六个行政村共捐资800多万元,为贫困村发展产业、建设贫困户住房、修建两委办公室等,将贫困村建设成为一个个休闲观光村,加快了农民致富步伐,并且还在不断地资助,包括临乡的修路打井等等都慷慨解囊,前后支出约两千万元。
赵玉科深知“教育是根本大计”,鉴于自己当年家贫辍学的境遇。他对兴教助学格外热心,为公司所在地的尹家沟村办小学和村支部捐资42万元,硬化校园、操场、新置课桌。前些年,他给吴起县孤儿艺术学校捐款5万元,从2003年市慈善协会号召资助贫困大学生后,他第一个响应,当年就捐款5万元,资助5名贫困大学生连续4年的学费,每人1万元,其中一名大学生考上研究生。从2007年以来,在延安慈善协会和市教育局设立冠名慈善基金2500万元,累计资助大学生386名,2012年他为全县114名贫困大学生发放了34.2万元助学善款,曾经渴望知识的少年,今天成为了帮助他人圆大学梦的善人。
此外,玉龙公司先后安置下岗职工75人,为30户困难职工每年拿出帮扶专项资金进行救助;关注老区的发展,先后为慈善公益事业捐赠1000多万元,在2004年个人捐资人民币50万元设立“玉科助学基金”,被延安市慈善协会授予“慈善助学之星”称号,并光荣入选由新华通讯社新华网陕西频道、陕西省文化经济交流协会评选的“三秦名人”。2007年6月又捐资500万元,在延安市慈善协会设立冠名助学基金,被延安慈善协会授予“圣地慈善奖”。2007年10月被评为首届延安十大经济新闻人物“最具潜力奖”、“最具人气奖”。2008年“5.12”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他和公司员工积极捐款162080元,2008年6月被延安市政府评为“延安市杰出民营企业家”。他不仅在国内做慈善,而且在国外为缅甸的中学生捐赠电脑,为美国内华达州敬老院老人赠送用品,为中外民间慈善交流做出贡献。赵玉科亦荣获“三秦慈善奖”、“圣地慈善功勋人物奖”、“中华慈善突出贡献人物奖”。用他的话说:“怀有仁爱之心,广行济困之举,是一个民营企业家的责任和义务,我要把善事做好,为构建和谐延安贡献力量”。可以说,赵玉科和他的玉龙公司在延安、西安开发建设的一处处风情独特的建筑,树起了一座建筑的丰碑;而他倾情慈善、无私奉献的一件件善事,同样树起了一座大爱的丰碑,两座丰碑交相辉映,奏响建筑美和心灵美的和谐乐章。
如今的赵玉科,不仅实现了当年自己的梦想,还实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他身兼陕西玉龙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陕西省政协十、十一届委员、延安市政协三届、四届常委,亦担任中国工商理事会理事、中外新闻社副社长、陕西省工商联副主席、陕西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陕西省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延安市工商联副主席、延安市慈善协会荣誉会长、延安总商会吴起商会会长等多个职务。如今的玉龙公司在多元、相关、集约化的现代企业经营模式指导下,企业内部的创新机制得以发扬,以人为本、科学管理、诚实守信、质量至上的经营理念使企业赢得了一个又一个商机,充满了勃勃生机,明天的玉龙公司必将玉龙腾飞,为陕西的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