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扶贫不忘初心,攻坚克难牢记使命
省工商联驻村扶贫工作队员 董岩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015年党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从那时起,更多的扶贫干部开始了驻村工作生涯。
我所工作的李家坪村地处秦岭南麓,全村433户共计1461人,其中贫困户121户395人。全村耕地面积4000多亩,而林地面积达到27000多亩,山大沟深。七个村民小组除了村委会所在地叫李家坪是一块相对平坦的地方外,其余各组不是山就是沟,还有一组叫刘家坝的至今没有通公路,只有通过吊桥和河里修建的漫水桥才能步行进出。而正是这些大山深沟里集中了全村90%以上的贫困人口,低矮破旧的房屋,坑洼不平的道路,好多贫困户们衣着破旧,一脸沧桑,操着口音浓重的方言,无法用普通话交流,刚开始我们入户甚至还得带着“翻译”。见到此情此景,我们不禁困惑了,“我们的到来真的能改变这里的一切吗?”但当我看到热情的老乡围着我们,用粗糙而又颤抖的双手握住我的手,用淳朴而充满了期盼的眼神看着我时,我在心里也暗暗给自己鼓劲——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的。
山里空气潮湿,被褥常年无法保持干燥。小李经常开玩笑说晚上睡觉都不敢脱衣服,因为被子和床单比跑了一天出完汗身上穿着的衣服还要湿冷。山中多蚊虫,基本上裸露的皮肤被叮了个遍。这些生活上的不便一开始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困扰,吃不习惯,睡不好觉。也影响到第二天的工作。好在我们两个大老爷们皮糙肉厚,慢慢也就挺过来了,一方面每天工作强度高,身体疲劳,倒头就睡。另一方面可能当地蚊子也和我们熟悉了,不再欺负我们是外来人口,逮着猛咬。
生活上的困难容易克服,更难的是工作上的挑战。现在正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我们这些人真的是“5+2”“白+黑”,全天候、全地形。每天基本天一亮就起床洗漱吃饭,七点多基本就开始一天的工作了。白天只要不下大雨尽量走村入户、访贫问苦,因为都在山上或者沟里,除了开车还要步行,有的贫困户甚至步行上山单程就要半个小时以上。有时候贫困户还不在家在地里,我们就去地里边帮他们干农活边完成登记工作,中午经常不下山不出沟不休息直接在村民家里简单解决午饭,节省时间继续开展工作。晚上回到村委会加班加点开会汇总问题、整理文字材料、填报表格台帐。除开这些扶贫的基础工作,驻村工作队还要按照县、镇、村的统一安排部署,开展环境整治、扫黑除恶、信访维稳、防洪防汛、政策宣讲等工作。所以刚才看到黄文秀同志工作生活的环境,真的和我们是一样的,特别有感触。但我们是幸运的,没有遭遇灾难。
习总书记在今年3月份全国两会期间提出“今后两年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作为驻村扶贫干部,迎难而上,坚决完成党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确保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