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促发展 做民企钛行业的领头羊——专访宝鸡力兴钛业集团董事长 赵力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钛工业开始起步,直到九十年代,我国的钛工业正式走上了发展的正轨。而越来越多的民企也逐步出现在钛工业这一尖端领域。

1993年,宝鸡力兴钛业集团成立,经过二十余年的探索,现已形成以钛及钛合金材料生产、金属复合材料生产和高端装备制造为核心的主业,以战略投资为副业的企业集团。是西北地区大型钛产业链整合供应商,国家科技部认定的“中国钛谷骨干企业”。赵力作为宝鸡力兴钛业的掌舵者,在力兴钛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十年探索奠定坚实基础

1992年,赵力辞去了教师的工作,第一次涉足钛产品加工领域。次年,力兴钛业集团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凭借诚信做人、踏实做事的品质,以及敏锐的商业嗅觉和长远的发展目标,赵力逐步确立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紧紧抓住市场机遇,通过推销钛材赚到了第一桶金,实现了资金的原始积累。在随后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靠着“诚信”这个成功的法宝,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力兴钛业逐步成长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一开始我们还只是做进出口贸易,1995年企业进入到了初步生产加工时期,开始生产加工钛材和钛设备。到了2003年,企业进入到了第一次转型升级时期,由初步的加工到高端的深加工。企业开始了钛及钛合金真空熔炼、锻压、材料生产,耐蚀高压化工装备和核电装备、航天航空材料和零部件的加工生产。” 赵力回忆道,“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的转型升级,我们开始了全新的发展模式。”

如今,力兴钛业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钛及钛合金材料生产,金属复合材料生产,高端装备制造和航天航空材料及配件加工的产业链,同时也进入行业的领先地位,成为行业民营企业领头羊。

而从初步加工到深加工,这一步力兴钛业走了近十年。

 三驾马车带动企业前行

人民教师出身的赵力对人才是尊重的,在他看来,一个企业想要长久的发展,人才的储备是必不可少的。“重视人才,以人为本,把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进而才能形成强有力的企业团队。”赵力如是说。

另一方面,对于一个企业,对于一个行业甚至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创新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想要发展,想要进步,就必须要创新,力兴钛业自然也不例外。在创新中寻找机遇,在创新中抢占市场先机,从而保证企业的良好发展势头。

如果说人才和创新“两辆马车”可以让企业走的更稳,那要想走的更远,就需要另外一辆“马车”——信誉。自成立之日起,赵力就一直将企业信誉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准则之一,视信誉为企业的生命,急用户之所急,想用户之所想,让信誉成为力兴钛业的立足之本。

二十多年来,凭借着这“三辆马车”的带动,力兴钛业在钛工业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成为民企钛工业中的佼佼者。二十五年的历程似乎已然功成名就,但对于赵力而言,这仅仅是个开始。

内外兼修实现快速发展

成立以来,力兴钛业逐渐获得了高端装备制造这块拥有一二三类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和安装资质,具有国军标质量体系认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装备承制资质许可证及保密资格认证等。2007年又取得了军工四证,真正走在了同行民企的前列。

“目前我们在筹建宝鸡力兴钛业研究院,下设七个研究室,在钛及钛合金的领域进行探索研发,从而抢占高端市场和空白市场,例如像航空新材料的应用,新的钛及钛合金在航空系统方面的转型,从而为我们国家飞机的转型升级和改进做一些贡献。”赵力解释说。

在保证内部软件不断提升的同时,赵力将目光投向了与外部名企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为进一步完善钛及钛合金产业链,力兴钛业与攀钢集团、钢城集团进行了一些股份制合作,就是想进一步把国内的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人才、装备、技术、管理与力兴钛业集团灵活的机制、高端的资质、某些应用方面的研发和企业的市场紧密的结合起来,实现力兴钛业集团的快速发展。

从教师到“掌门人”,赵力经历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但实际上他却心如明镜。对于市场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企业,他有着清晰的发展思路,而这些,都是一个“掌门人”应该有的基本素质。

对于明天,我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是对于力兴钛业,我们满怀期待和好奇,不知“掌门人”赵力又将拿出怎样的惊喜。

 


【打印本文】【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