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的“富民之心”——专访陕西齐峰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齐峰
在世界范围内,适宜种植猕猴桃的地区并不多。据业界估计,到2020年,中国的猕猴桃种植面积将占世界耕种面积的70%。而陕西省作为国内猕猴桃的重要产区之一,猕猴桃资源相当丰富,但商品化和品牌化程度低也限制了猕猴桃的市场。
背靠“中国猕猴桃之乡”——宝鸡眉县的陕西齐峰果业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坐拥30万亩产业面积的现代化农业公司。依靠成熟的猕猴桃全产业链服务,二十余年来,齐峰果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行业“第一”。
好水果从种植开始
齐峰果业在业内已经发展了二十余年,现如今是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合作社示范社,同时也是商务部命名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就猕猴桃单品而言,从线上到线下,齐峰果业的销量和渠道都排在全国的第一位。
1992年,齐峰正式下海,做起了个体户,直到1997年才正式进入猕猴桃产业。但齐峰的这次创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刚刚进入猕猴桃产业的齐峰每年收入也不过仅够养家糊口罢了。2010年,齐峰成立了公司,注册了品牌,从原先的个体户变成了企业的运营模式来发展。也正是这一步,齐峰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行业内的佼佼者。
“从2009年开始我们就一直在做订单农业,2017年的时候订单农业产量已经达到了3000多万斤,这也可以让我们的农民每斤增收三毛多。就整个行业而言,就可以让老百姓多了上亿元的收入。”齐峰讲到,“好的水果从种植开始,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理念,同时也是我这20多年来对农业的一个最基本的认识。”
“第一个你必须是创新求变;第二个农业应该是全产业链。只有每一个环节都做好,才能把品牌做起来;第三个就是富民之心。”这三点成为了齐峰发展的动力,也是齐峰做企业的坚持。
让农民跟着能人走,让能人跟着齐峰走
富民之心,是齐峰一直不敢轻易放下的职责。近年来,齐峰果业扎根农村,不仅仅是要从源头保障产品的质量,同时也是为了让老百姓能够学到更多的种植技术,让老百姓先致富,这样,才能做出来标准化的东西。
“我们在农业里实践了很多,同时也思考了很多,但我一直在探索的是怎样才能形成标准化的产品。”齐峰说。基于此,2016年齐峰果业成立了农资服务公司,通过农资农肥农药的管控,让农资农肥农药成为一个体系化在猕猴桃上去使用。再通过自身所拥有的服务体系去跟踪服务,解决农产品标准化的问题。但最为重要的还是农民的管控问题。
“种植猕猴桃的农民数不胜数,但怎样才能让老百姓都跟着齐峰走,都按照齐峰的标准来种植,这才是最为核心的问题。”齐峰谈到,“因此我们在每个村设立服务站,将服务站长和村中的种植骨干选拔出来进行培训,再让这些人来对其余的农民进行教导,让农民跟着能人走,让能人跟着齐峰走,进而引导农民生产标准化的农产品。让老百姓跟着企业共同发展,共同致富。”
好水果打开大市场
2012年,齐峰果业第一次接触到了电子商务,从最开始的一年只有几十万几百万的销售额到现如今的1.5亿的全网销售额,齐峰果业在全国生鲜企业中排到了第三位,在陕西省排在了第一位。标准化的种植模式让齐峰果业猕猴桃的单品在线上线下的销量都是第一,同时也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市场。
“我们去年在整个市场销售额突破四个多亿,出口到了十几个国家,出口量增长率达到了260%,而这一切都基于消费者对我们的高评价。”齐峰说,“现如今,我们在全国拥有12个批发市场,45个独家经销商,覆盖到了全国的市场,而这最大的功劳还要归功于标准化的落地实施。”
现如今的标准化模式固然有效,但怎样让它变得更完善,是齐峰所考虑的问题,同时,收购环节的标准化也是必不可少的。用标准化让千千万万的农民跟着齐峰走,用标准化打开国内外的市场,对于整个行业而言,都是相当重要的环节。
眼下国内的水果产业仍处于一个严峻的环境。从包装到物流、从产品的标准化到品牌化,同国际水平还有着相当的差距。历经20年的探索,齐峰正慢慢走出一条国际化道路。对于其他新农人,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此刻齐峰已经开了个好头。(省总商会新闻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