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潼关县南巡村扶贫慰问活动体会
宣教部 孙瑾
2月6日,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刘玉明带领我会部分机关干部到包联的潼关县南巡村开展扶贫工作。南巡村现有村民562户,其中贫困户195户,我们走访慰问了村里23户贫困户,给他们分别送去了米、面、油和500元慰问金。省总商会副会长、陕西江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占林,陕西汉王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振斌分别捐赠20万元用于南巡村饮水工程项目建设启动资金。我去了两户人家,其中一户是四口三代之家,儿子患有慢性脊柱病,无法正常劳动,孙女正在上学,生活依靠老两口支撑,住的是破旧的老房子;另一户是一位高龄有病的五保户老人,自己独居,家里原有的房子已经倒塌,无法居住,现居住的房屋是政府给盖的。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的体会到,这几年,国家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方略,加快新农村建设,农村发生着巨大变化,农民生活越来越好。但在农村,仍有一部分农民和居民,因为病痛和偏远农村生产条件限制等原因,生活还非常艰苦。一是,在农村,因病致贫的较为普遍。近几年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医疗保险解决了农民的基本医疗问题,但是对于大病的救助还是有限的,加上农村医疗条件有限,农民想要到城市较好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医疗费用和辅助费用就会增加,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就是雪上加霜。二是,农村教育环境在“恶循环”。一直以来,农村教育环境总是很差,不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比不上城市,因此,学生们都在“移民”,想方设法的去城里接受更好的教育,没有优越条件的家庭也努力创造条件,哪怕是外出务工,也尽量带着孩子到城里读书,致使农村学校规模越来越小,越来越难办,实在没有办法的留守儿童只能“违心”的接受农村那种“不完整”的教育。
要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我觉得:其一,困难群众需要“授之以鱼”,同样也需要“授之以渔”,通过发放慰问品和慰问金,可以解决困难群众的一时困难,可以使之过一个温饱无忧的殷实年,但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其困难状况,还要赋予其增收致富的新方法,转变其等靠要的落后观念,树立其自力更生摆脱贫困的信心。其二,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率和保障程度,减少因病、因残致贫、返贫的现象。这其中包括加强医疗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让农民舍近求远的接受医疗和教育,加大对贫困家庭的医疗、教育等惠民政策的扶持,大大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从而更好更快的脱贫致富。其三,引导当地做好特色产业,增加群众的致富途径。扶贫单位应当尽可能的发掘当地特色产业,开展招商引资,让大企业进驻当地,一能解决当地农民工务工问题,二能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其四,对于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要给予足够关心和关注,特别是五保户老人的生产生活要足够重视,通过社会养老和集中供养等方式让老人安享晚年。
扶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消除贫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扶贫慰问活动是改善干群关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载体,不仅能把党的温暖和关爱送到贫困群众手中、心中,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充分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还会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省总商会副会长、陕西江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占林,陕西汉王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振斌分别捐赠20万元用于南巡村饮水工程项目建设启动资金,送去的不仅仅是资金,更是企业和社会对贫困团体奉献的爱心,送去一缕最温暖的阳光;不仅能解决南巡村全体村民的饮水问题,更能激发他们战胜贫困的斗志!
作为一名公务员,这次慰问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我深感社会需要爱心,人类需要爱心,需要我们的奉献,只要人人倾注一片真情、人人奉献一份爱心、人人伸出一双援手,贫困必将被我们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