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潼关县南巡村扶贫慰问活动感想

经济部 王小丹

 

2月6日,机关部分年轻同志在刘玉明书记、董翔副主席、张志敏巡视员的带领下,来到我会“两联一包”扶贫村渭南市潼关县太要镇南巡村进行春节慰问活动,南巡村现有村民562户,2320人,其中贫困户195户,此次慰问23户。给他们带去了米面油及慰问金。

活动结束了,可是我的心却一直难以平静,尽管整个南巡村的整体经济情况和村容村貌要比我们出发前路上大家想象的要好很多倍,统一的村级硬化道路,整齐的太阳能路灯,整洁的村民住宅,但是这次慰问的两户贫困户的情况还是让我很受触动:风一吹好像就要坍塌的歪歪斜斜的茅草屋,屋里是黑乎乎的木头屋顶;厨房里是黑乎乎的锅灶,边上放着一个没有了上半截的带着高低不平的烂水缸;炕上摊着黑乎乎的最少得二、三十年的被褥;除了黑乎乎的老式的木头柜子外,没有见到任何家具和电器……整个屋子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黑乎乎的,很破烂、很压抑、也很艰辛。就在这样的小屋里生活着四口人,70多岁的老两口带着一个40多岁常年患强直性脊柱炎行动不便的儿子及他的孙女,据说因为儿子的病,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儿媳妇离婚改嫁了,靠老两口做点小木工活和地里的庄稼维持生计,儿子看病还要经常花钱,家里入不敷出。见我们去了,老两口眼里满含泪水,我知道那是感激的泪、辛酸的泪、无奈的泪;老人的手好像老树皮一样,一道道深深的黑色的沟,那是艰辛的劳作筑成的。老人说,他只能把苦水吞进肚子里,穷点没关系,就怕他们老两口干不动了,或者不在人世了这个家怎么办,谁来照顾他多病的儿子和尚未成年的孙女。

还有一户是一位孤寡老人,老人70多岁了,腿脚不方便,拄着拐,原来的老房子年久失修已经坍塌,给我们带路的村主任介绍说镇上前几年出钱给老人盖了三间平房,老人平时就住在平房里,厨房很简陋,老人有时候自己做点简单的饭,有时候邻居或者已出嫁的女儿给送点饭,老人不愿住养老院,说自己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习惯了。在随后的座谈会上镇长谈到镇上准备建设老人幸福院,如果这位孤寡老人能与同龄的老人在一起,也有专人照顾饮食起居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

尽管以前在基层乡镇工作过,也分管过民政工作,见过不少贫困家庭的各种不幸,看到这样的场景,我还是久久不能平静,在回来的路上,大家都在为老人的生活担忧和唏嘘。我们的到来多少能为老人送去一丝慰藉,但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如果能从根本上解决老人的生活问题就好了,就比如想办法治好老人儿子的病,比如老人能住到幸福院。

一同参加慰问的两位企业家在得知村民们吃水还仍然用的是铁罐储水的方式时也慷慨解囊,表示要从根本上解决村上的饮水问题,尽快让村民喝上健康的自来水,这也让我们很受感动和鼓舞,为企业家致富不忘回馈社会的光彩精神所折服,同时我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加强宣传引导,引导更多的企业家投身到光彩事业中来,用项目带动,争取更多的资金扶持,找出适合当地发展的好项目,好路子,从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短短的半天时间,虽然不能深入的了解当地经济发展及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但是我认为当前致贫的主要问题就是因病致贫,但凡家里有劳动力的在干好农活的基础上,利用农闲时间搞副业或者外出打工,生活都能达到或基本达到小康。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只有生产发展了,才有能力建设新村镇,才有条件过上新生活。只有富民产业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因此,将扶贫从单纯的输血转向造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农民在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承受能力的条件下,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才有可靠的基础。必须通过优化生产力布局、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对口帮扶等措施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扶贫开发要同做好“三农”工作结合起来,同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向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素质要效益。要想脱贫致富,必须要项目、资金、科技、人才、管理等全方位的跟踪指导扶贫,引导当地老百姓改变思想观念,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各自特长,因地制宜,走脱贫致富之路,同时不能单靠国家投入和支持,还要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其中。这样才能使贫困地方脱贫致富,缩小贫富差距,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胡杨能在干旱的荒漠中枝繁叶茂,就因为它的根可以扎到20米以下的地层吸收水分。同样,只有把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之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党才能充满活力,党的事业才能充满生机、蓬勃兴旺。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始终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源泉。我们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审视、深刻反思在群众观念、群众立场、群众工作、群众作风和干群关系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好的做法和好的传统,认真改进工作,真正把人民群众放在心坎上。

这次活动是我参加过的最有意义、收获最大、感触最多的一次教育活动。我深深的体会到,相比那些弱势群体,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有完整的家庭,健康的身体和稳定的工作。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工作,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为社会多创造价值,尽自己全力为需要的人尽一份爱心。我也希望今后这样的活动能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大家携起手来,就会帮助那些无助的善良的人们拨开云雾,重现一片蓝天。


【打印本文】【关闭窗口】